非處方藥,可以隨意使用嗎?
時間:2023-01-19 11:19:40 來源: 點擊次數:次
2018年曾經出現過一場悲劇,一名27歲的研究生服用了感冒藥后身亡。經過調查,是死者覺得一種感冒藥退熱效果不顯著,再加上自己體重較重,于是就自行決定同時服用幾種感冒藥,并且是加倍服用,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普通感冒藥、止咳藥、助消化藥、維生素類、滋補藥等大多是非處方藥,但是非處方藥也不可隨意使用哦!
非處方藥是指由國家藥品監管部門公布的,不需要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消費者可以自行判斷、購買和使用的藥品。因此,非處方藥又稱為柜臺發售藥品(Over the counter),簡稱OTC藥物。
非處方藥一般用于多發病、常見病的自行治療,又分為甲類和乙類兩種,相對而言乙類非處方藥安全性更高,事實上,乙類非處方藥除了可以在藥店銷售外,超市、賓館、百貨商店等也可以銷售。
但是這并不是說非處方藥就絕對安全!非處方藥也是藥品,同樣會發生不良反應,甚至是嚴重的不良反應。
1.不需要醫生開具處方即可自行使用。
2.適應證是患者可以自己正確判斷的疾病,且療效確切、安全性高。
3.一般不含有毒、成癮的成分。
4.常規條件下儲存,藥品性質穩定。
5.藥品說明書通俗易懂,患者可以在說明書的指導下正確使用。
生活中,有的人總覺得非處方藥效果不行,一旦生病,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跑醫院找醫生再說。
其實,處方藥與非處方藥的區別并不在藥效上,兩者之間并沒有療效的“好”與“差”之分。施行非處方藥的目的是基于方便患者和減輕醫療機構的醫療負擔考慮,大家可按照說明書所述放心對癥使用。
非處方藥雖然安全性相對較高,但也不能濫用。在使用過程中我們應注意以下事項:
1.對癥選藥:應根據自己的癥狀選用合適的藥品,買藥前最好咨詢醫生或藥師,千萬不能根據藥名想當然地選藥。
2.使用前詳細閱讀藥品說明書:要知曉藥物的適應證、用法用量、使用療程、主要不良反應、有效期等。不能擅自超說明書推薦的劑量和療程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若藥品超過了保質期應及時按照垃圾分類的原則丟棄,過期的藥品藥效和毒副反應均不確定,服用后可能達不到治病的效果,甚至出現毒副反應。
3.切不可同時服用多種同類藥物:部分人在選用藥物時覺得病情較重或者自身體重較大而服用雙倍劑量或者同時服用多種藥物。這樣會造成藥品浪費,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同類型或作用相似的藥品不宜同時服用。
4.兒童用藥要注意:許多家長有時直接拿成人的藥品減量給兒童服用,這樣是不對的,有些成分兒童不能使用,兒童用藥應選擇兒童制劑。此外,兒童用藥應該嚴格根據藥品說明書推薦的劑量使用,若患兒有其它的疾病如腎病綜合征、先天性心臟病等,又或者是體重較輕或較重,則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非處方藥,切不可自己評估,隨意使用藥品。
5.及時評估療效:一般非處方藥三天左右即可評估療效,若用藥三天病癥沒有明顯的改善,應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6.按時服藥,最好能做用藥記錄:按時服藥可以保證藥效的發揮。做好記錄方便下次遇到同樣病癥時可以為購藥提供參考,有備無患。
非處方藥雖然購藥方便,安全性相對較高,但還是應該在醫生、藥師的指導下詳閱說明書后使用,千萬不可盲目亂用,以免徒增遺憾。